信息來源:百年職校
發(fā)布日期:2017-09-11
“當我看到2015級烹飪班的同學們聯(lián)名,想義務利用業(yè)余時間為今年9月入學的新生做一年的飯時,內心無比感動!古語說的烏鴉反哺,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。”銀川百年職校烹飪專業(yè)課程主任張學斌老師說。2012年7月,銀川百年職校正式成立。建校之初在探討學校課程設置時,銀川建校團隊毫不猶豫提出兩個主要方向,因為有兩位非常出色的課程主任人選,一位是平面設計課程的關海濤老師,另一位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——清真烹飪課程的張學斌老師。
“模擬經營讓學生學到真本事、愛上烹飪”
2017年5月的一個晚上,銀川百年職校烹飪班的李若珊把鬧鐘調到凌晨兩點。第二天一早,她就要和其他7位小組成員到一起到烹飪實操室,開始和組員們一起準備學校模擬經營的食品了。第一次負責為銀川百年職校的幾十位同學做早餐,李若珊和同學們還是有些沒底。
不過,張學斌老師并不太擔心。有一次,百年職校教學督導王作垣教授去銀川學校督導,看到同學們自己做好的早餐,心生好奇,打電話給正在外地出差的張學斌老師,問:“您是怎么做到人在千里之外,卻讓學生們那么早起來做飯的?”
“很簡單。”張老師說,“就是相信學生,賦予他們責任感,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!”從2013年開始,他就嘗試著在學生中實行模擬經營。那時,學校實行兩年制,烹飪班第二學期因為實操課程多,伙食自然也比平面設計和電工班的同學好一些。張老師一方面為了平衡同學們的心理,另一方面也想讓學生多練練手,就建議烹飪班的同學給其他同學做飯。烹飪班學生聽完挺有興趣,分了4個小組,輪流做了起來。不過,由于技術不到位,一些飯菜被吐槽。于是,張老師便把出現(xiàn)的問題都放到課堂中來解決。因為有了針對性,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更高了,能力提升也更快。

張學斌老師與學生討論模擬經營
2014年,為了讓學生更能真實體驗到餐飲業(yè)的流程管理,張老師引入了模擬貨幣。每個小組發(fā)放同等資金,從菜品、原材料到水電煤氣等方面,學生都自己計算相應的開支。相比以前,這屆學生參與模擬經營的程度更深,因為老師們規(guī)定每組可以有盈利,賺了的模擬貨幣可以到學校超市換取商品。于是,每個小組便都使出渾身解數(shù),盡可能節(jié)約成本擴大盈利。市場調查、定價策略、宣傳方案,這些原本與烹飪課程無關的內容,都成了學生們考慮的問題。
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有這樣的擔心,比如百年職校的孩子來自困難家庭,底子薄弱,不好教、不愿學。社會上也對職業(yè)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有偏見。這些在張學斌老師那里從來不是問題,在他的課上沒有學生說不喜歡。這和張老師為他們量身定制教學內容和方法有關。就比如模擬經營,第四學期烹飪班的課都設計成了模擬經營,到后來張老師都不用來指導,學生自己運轉得井井有條,積極性都特別高。”銀川百年職校教務主任王瑋說。
“以前我們很多學生覺得學數(shù)學沒用,不愿意學。但是這次模擬經營,他們遇到了定價的問題,都很頭疼。我就專門請了一位數(shù)學老師來給他們上課,這下學得都挺認真的了。”張學斌老師笑著說。
不僅是烹飪班的同學,其他專業(yè)的同學也深受模擬經營影響。王瑋老師介紹,每個學生領到的模擬貨幣有限,如果學生覺得烹飪班同學做的飯好吃,可以通過課堂表現(xiàn)贏積分換貨幣。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。確實,兩年下來,烹飪班的學生對于自己的烹飪技術有了自信。今年去企業(yè)實習前,他們商量了一下,想在實習的一年期間,輪流給在校老師和同學們免費做三餐。
“作為百年職校的學子,我們能為母校做什么?因為第四學期實行了模擬經營教學,我們有一定的基礎去完成這個計劃。這樣,可以為母校節(jié)約一些經費,給學弟學妹們更新一些烹飪器材,同時也可以到學校來帶著學弟學妹學習。”2015級清真烹飪班學生廚師長李家旺說,“這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最大的心愿。”

講話的人滔滔不絕,聽課的人如癡如醉
“不會用新媒體的總廚不是好老師”
“張老師就是一個永遠走在創(chuàng)新路上的人,模擬經營教學從他來到百年職校開始就不斷在改進,一直朝著將職業(yè)教育技能課以產品甚至是商品的輸出為教學目標,讓學生學到真本事!”銀川百年職校校長蒯銳說。
“在百年職校教書,我有很大的膽子去做事,但在其他學校我不敢。”銀川的多家職業(yè)技術學校聘請張老師授課,但他感覺最自由的是在百年職校。很多在其他職業(yè)技術學校難以實現(xiàn)的事情,他可以放開手腳去做。比如,他和朋友開發(fā)了一款應試軟件,解決百年職校的同學們參加廚師職業(yè)技能鑒定考試通過率低的問題。“這個事情我在公辦的學校就沒法做,以前沒有誰用過這種信息化的教學工具,你做了別人會說你向學生推銷賺錢,其實這根本就不是錢不錢的事。學生們用完通過率提高了,那就是我的目的,很簡單的。”
萌發(fā)大膽進行教學嘗試的想法,源于2014年到北京參加百年職校舉辦的首屆百年職教工作坊。當時的一個主題是:課堂及實習教學的創(chuàng)新實踐。“那次我聽施耐德電氣工程師武新講的一堂課,他給我開闊了思路,未來的建筑是智能化了,不用人開燈,走進門就能亮。如果我們教學還按照以前那種傳統(tǒng)方式,那學生還怎么適應未來社會?”張老師說:“因為有了這次教學研討,對我啟發(fā)特別大,回到銀川之后我就大膽開始嘗試新媒體化的教學方式。”

2014年,張學斌老師參加首屆百年職教工作坊
對于同學們來說,張學斌老師不僅總是推陳出新,還有很多老規(guī)矩、老傳統(tǒng)他也要求非常嚴格。同學們一看見張老師,就不自覺地自己檢查著裝、言語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。銀川百年職校二期畢業(yè)生馬學回憶說,每次上實操課張老師都會先檢查同學們工作服穿戴是否整齊,發(fā)現(xiàn)不合格的情況立馬就會懲罰。“戴帽子不能露出頭發(fā),衣服扣子完好,圍裙要系在倒數(shù)第一粒口子和倒數(shù)第二粒口子中間,并且不能系得太松,否則容易開。”馬學說,“我剛進入工作崗位時還是這樣做的,也受到了廚師長的認可。”
除此之外,同學們也覺得他是個知識淵博的人。比如有一次課堂上,他問起同學回族的婚禮流程是怎樣的,現(xiàn)場沒人可以說得全面。張老師雖然不是回族人,卻把過程說得非常詳細。再比如,在銀川的一次技能大賽上,學生們看著一盤改過刀的紅燒鯉魚,苦苦思索不知該叫什么名字。張老師看著金黃的魚肉,想起了唐朝詩人黃巢的一首詩《詠菊》,便將其命名為“詠菊”,在裝飾時指導學生點綴新鮮菊花,并附上詩歌全文:待得秋來九月八,我花開時百花殺。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張老師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與烹飪教學連接,也讓其它老師們驚訝不已,2014年在百年職教工作坊上公開課時,張老師上來先讓大家聽了一段《高山流水》,然后把各大菜系和中國歷史、文化結合。在銀川,這門課上他還會讓學生自己再用手機去查各種資料,既學烹飪,又學應用互聯(lián)網。

張學斌老師鼓勵學生帶手機進課堂,及時記錄、實時查詢
張老師,未來您還想折騰點兒啥?
張老師說現(xiàn)在職業(yè)學校的老師進入企業(yè)的機會太少了,他希望老師們可以有更多機會到企業(yè)中學習,提高專業(yè)能力,從而能更好地教育學生。在銀川,餐飲行業(yè)的人他基本都認識,很多酒店餐飲部門的管理者或者廚師長出自他的門下。未來,他希望銀川百年職校烹飪專業(yè)的學生遍布銀川各大餐飲企業(yè),更希望他們可以就業(yè)與創(chuàng)業(yè)齊驅并進。“咱們銀川百年職校的學生來自特別困難的家庭,你光學會技術不行,會做飯和愛上烹飪,把烹飪作為熱愛的事業(yè),顯然會讓自己的未來走的更遠。餐飲是一個相對來說容易創(chuàng)業(yè)成功的行業(yè),一個學生創(chuàng)業(yè)了,可以帶動師弟師妹就業(yè)和創(chuàng)業(yè)。尤其還可以帶動自己家鄉(xiāng)脫貧致富,我想這是一個更大的愿景。”
新的一年,張老師對于教學有了新的計劃。“未來社會越來越智能化,烹飪中也有很多工作被機器取代。以前我可能會要求學生在學校必須學會做多少道菜,但是現(xiàn)在我就要求他掌握基本的一些技術就行了,關鍵是自己要有經營理念,切合實際。舉個例子,原來我沒有開飲品課,但我現(xiàn)在就給加上了,因為現(xiàn)在奶茶店特別多,社會有這個需求。”張老師說。他還打算組織新老生結隊子,利用2015級學生每月從實習企業(yè)返校時間,幫助今年入校的新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,并分享實習經驗,真正做到傳幫帶。
撰稿:百年職校志愿者 李歡